党建园地 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建园地
【匠心教育】追寻红色记忆 汲取奋进力量——闽清职专党员、行政人员、骨干教师2023年暑期实践研学活动记实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我校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23年7月1日至2日,闽清职专党支部组织党员、行政人员、骨干教师前往上杭古田、江西瑞金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追寻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实践研学活动,参观革命旧址,重温革命历史,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汲取奋楫向前力量。
观澜索源——古田会议旧址群
古田,闽西梅花山麓边的一个客家小镇,因为1929年冬天召开的一个会议而彪炳中国革命青史;2014年秋天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让这个名字更加热烈鲜活地跳动在新中国汹涌奔放的血脉中。
白墙青瓦,庄重古朴。古田会址大门横匾上书写着“北郭风清”四个大字,两侧篆刻着一副对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智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字里行间诠释着那个年头祠堂主人人学习的意志和开放的胸怀。进入红漆木门,就是古田会议旧址。大厅六排学生桌椅陈旧干净,犹如一排排红军战士还在向人们述说着八十多年前那段对建党建军具有非凡意义的历史。黑板上方挂着石印的马克思和列宁像,地板上有几处斑斑黑迹,那是当年古田天寒地冻,红军战士衣衫弱小,烤火取暖时留下的印迹。而毛泽东、朱德的临时办公室陈设极为简朴,只有一桌两凳,生活上与红军战士没有什么两样。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历史性课题,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也称作新古田会议,习近平总书记31日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古田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
两次跨越85年又一脉相承的重要会议,充分彰显的是,古田会议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深刻昭示的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必须永远坚持、毫不动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会址旁,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黄燕为新党员范丽君佩戴庄严的党徽,带领全体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接受灵魂洗礼。铿锵有力的誓言,宣示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走出古田会议旧址,老师们走进了会议旧址的后山,徜徉在莽莽森林间,一缕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射进林中,林间即刻变得亮堂和温和起来,景仰着那一棵棵保存完好的古杉、古柏、古松,仿佛看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那伟岸的身躯,仿佛听到了巨人“中国人民此后站起来了”那石破天惊的呐喊!
在古田会议旧址北侧的毛主席纪念园,巨型的毛主席雕像像高7.1米,寓意7月1日建党。基座为正八角形,寓意红军八角帽。老师们沿着151级台阶拾阶而上,每一个台阶都述说着它的寓意,每一步都似乎让人的身心更加接近革命的热血和坚韧。老师们深情庄重、心怀崇敬,瞻仰伟大革命领袖,向毛主席雕像三鞠躬行“鞠躬礼”,敬献花篮。随后老师们逆时针绕着雕像走了一圈,重温峥嵘岁月,汲取红色力量,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共有10个展厅,涵盖历史背景、建党建军的光辉里程碑、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五个部分。一个个展厅如同一部部历史的篇章,展示着党和军队建设的光辉历程。当老师们看到展馆内一座毛主席正在伏案写字的雕像,那一刹那,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笔下的激情和坚定。毛主席一手握笔、一手抚着稿纸,眉头紧锁、低头沉思,雕像栩栩如生,让人肃然起敬。
协成店,这个普通的名字背后,却有着历史的沧桑。这里曾是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地方,是革命思想的发源地。那一抹“星星之火”,照亮了整个中国,照耀着伟大复兴路。这份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我们前进的指引,也拥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今天,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但是我们依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为,“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振叶寻根——叶坪革命旧址群
叶坪革命旧址群位于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之一。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毛主席”的称呼就是在这里喊响的。
在叶坪革命旧址群,老师们参观了“一苏大”会址、国家银行、五大纪念建筑、中共苏区中央局(毛泽东旧居)、中央邮政局中央印刷厂、红军无线电总队等旧址。面对一间间低矮与阴暗的房子,简陋的设施,艰苦的生活条件,老师们在参观中详细了解了中央苏区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在心灵上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不禁让老师们思绪万千,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革命胜利、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甘愿经受各种考验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在红井景区离毛主席旧居不远处的一座旧址,大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赫然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旧址”,这里就是国家教育部的前身,苏区时期主管教育工作的国家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教育人民委员部旧址。一部苏区教育史,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育兴邦的先河,先辈们的开拓创新、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精神源泉。一个旧址,让后世铭记教育先驱的人民情怀和振兴中华的历史担当。
文脉赓续——沙洲坝红井革命旧址群
红井革命旧址群位于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这是一处充满了革命历史和人文情怀的地方。这里,有一口毛主席亲自为群众开挖的水井——红井。1933年的春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将驻地从瑞金叶坪迁至这里,沙洲坝成为了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的第二个驻地。
我们都熟知的一篇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记录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那年,毛主席发现群众只能饮用池塘里的浑浊之水,他深感痛心。于是,他带领着警卫员们,经过了几天的辛勤劳动,成功地挖出了一口水井。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亲自下到井底,铺设沙石,垫上木炭。之后,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他们纷纷跟随毛主席的步伐,掀起了一股开挖水井的热潮。沙洲坝的人民们终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他们感动万分,将这口井取名为“红井”。他们还在井旁立上了一块碑,刻上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十四个大字,用以表达他们对毛主席深深的爱戴和感激,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
老师们纷纷尝试着品味这口井里的水,这水依旧清澈甘甜,仿佛在述说着历史的故事。挖井取水、代耕田地、挑水砍柴,这些看似琐碎平常的事情,其实都体现了毛主席对人民的深深关爱,也凸显了他为人民做实事、解难事的决心和行动。这些都成为我们红色永恒的记忆,也是我们为人师表的榜样。
弦歌争鸣——“二苏大”礼堂会址
参天古树掩映之下,一座八角形建筑静静矗立,这里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在这里,老师们可以贴近感知苏区时期的历史,触摸那段深厚的党军民情谊,和这座历史建筑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大礼堂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从高空俯视其造型为八个角,被誉为“一顶红军留下的八角帽”,寓意红军永远驻扎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永远守护人民。这座礼堂,见证了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见证了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
老师们落座在主席台前,静静地聆听微党课,目光落在墙上那些苏维埃政权的导师与领袖的画像上。仿佛时间倒流,历史上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再次在眼前浮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的军民始终怀揣着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为了追寻崇高的理想、光明的愿景,他们毫不畏惧生死,前赴后继,英勇向前。
今天,虽然我们不再面临战争年代的血与火,但前进的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遭遇各种挑战、风险、阻力和矛盾,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不断赋予红色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日月轮转,长风浩荡;文物有魂,文脉不断。一次思想研学之旅,一次党性锤炼之旅,老师们领略中国共产党人早期为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前行与不屈信念。革命先烈风雨如磐的信念、筚路蓝缕的执著,正是当下党员、干部、教师忠于职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作风的源头。牢记当下历史使命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来时的路。“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寄山河”,从今往后,我们更应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推动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取得新成效,朝着光辉灿烂的伟大目标砥砺前行!
撰稿:涂晓清
编辑:范丽君
审核:许双声
复核:林 萍